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4日)

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1712年4月4日,清康熙帝正式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規定以1711年全國丁銀數額為定額,此後新增人口不再增加賦稅。這項政策減輕了百姓的稅負,促使人口迅速增長,成為「康乾盛世」的重要基礎,極大促進了清代的社會經濟發展。

中法簽訂《停戰條件》

1885年4月4日,中國與法國簽署《停戰條件》,承認此前的《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有效。根據協議,法國解除對臺灣的封鎖,中國撤出越南。慈禧太后隨即發布停戰詔令,中法戰爭正式結束。

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1968年4月4日,美國著名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被槍擊遇刺身亡。他一生倡導非暴力抗爭和種族平等,遇刺後美國各地爆發抗議與騷亂,他的逝世加速了美國的民權立法進程。

巴基斯坦前總理布托被處絞刑

1979年4月4日,巴基斯坦前總理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被軍事政府以謀殺政敵罪處以絞刑。布托曾任總統與總理,是巴基斯坦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死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也深刻改變了巴基斯坦政局。

張志新遇害 揭露文革殘酷

1975年4月4日,中共遼寧省委幹部張志新因反對毛澤東在文革中的錯誤政策而遭迫害。她被殘酷處死前竟被割斷喉管,以阻止她在行刑時發聲。張志新的悲劇成為文革暴政的象徵,引發了人們深刻的反思與批判。

蔡文姬歸漢

208年4月4日(東漢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東漢才女蔡文姬經曹操贖回,結束了在匈奴12年的流亡生活。返回中原後,她整理父親蔡邕留下的大量典籍,並創作出經典名作《悲憤詩》與《胡笳十八拍》,流傳千古。

《香港基本法》公佈

1990年4月4日,中國第七屆全國人大正式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明確香港回歸中國後實施「一國兩制」的方針,並於1997年7月1日起實施,成為香港法律體系的重要基石。

英王查理二世《布雷達宣言》

1660年4月4日,流亡荷蘭的英王查理二世發表《布雷達宣言》,承諾赦免革命參與者、保障宗教自由,並於同年復位,這象徵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

陝甘寧邊區土地改革條例

1939年4月4日,中共發布《陝甘寧邊區土地條例》,承認農民土地私有權,明確保障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促進了邊區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

中正紀念堂正式開放

1980年4月4日,位於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正式向公眾開放。紀念堂供奉蔣中正銅像,建築融合中國傳統與現代風格,成為臺灣民主自由象徵和著名觀光地標。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首飛成功

1983年4月4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完成首次太空飛行,環繞地球80圈,全程約330萬公里。這次成功的任務標誌著人類載人航天技術的新里程碑。

世界最大木架過山車竣工

1994年4月4日,日本長野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木架過山車「白旋風」,長達1715米,高達45.5米,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勝地。

世界首位女市長當選

1887年4月4日,美國堪薩斯州阿格尼市選出全球首位女性市長蘇珊·莎特,她的當選是女性政治參與的重要里程碑,推動了婦女參政運動的發展。

英國女王簽署香港回歸法案

1985年4月4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香港歸還中國主權的法案,確認香港將於1997年7月1日回歸,該法案象徵英國殖民時代的結束。

鄧小平辭去國家軍委主席職務

1990年4月4日,鄧小平正式辭去中國國家中央軍委主席職務,代表中國改革開放後首次重大政治權力交接。

孫文廣教授遭暴力襲擊

2008年4月4日,民主人士孫文廣教授在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時遭到暴力攻擊,從2米高處被推下並遭毆打,致使肋骨斷裂。此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強烈譴責中共對異見人士的暴力鎮壓行為,凸顯中國人權問題之嚴重性。

康熙
蔡文姬
香港 鄧小平
孫文
蔣中正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