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哲學-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4月3日)

清明節祭趙紫陽 民眾哀悼引當局緊張

2010年清明節將近,北京近百名民眾自發前往已故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故居悼念,引發當局的高度緊張。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表示,她將連夜趕回北京,準備接待前來悼念父親的民眾,並表達歡迎之意。當局對於此類民間活動顯得不安,趙紫陽的前秘書鮑彤直指當局心態已到了「危機迫在眉睫」的地步。當天現場民眾攜帶鮮花、照片與紀念品,趙家大院氣氛凝重且哀傷。

扁馬會晤 強調兩黨共同敵人是中共

2006年4月3日,陳水扁總統與馬英九在臺北總統府會晤。馬英九指出,他訪美期間強調維持臺灣現狀、不追求台獨或統一,並主張維護中華民國現狀。陳水扁則表示,只要中國大陸接受「一中各表」,他絕對予以尊重,強調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雖有競爭,但應團結一致,因為真正的共同敵人是「彼岸」。此次會晤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對於兩岸局勢及政黨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蔣彥永揭露中共隱瞞SARS疫情

2003年4月3日,中共衛生部宣稱北京市只有12例SARS病例,其中3例死亡。但北京301醫院的蔣彥永醫生公開證實,僅該院就已收治60名患者、6人死亡。他更指出,當局早在三月人大與政協開會時,就已下令各醫院不得公開疫情,以確保「兩會」期間社會穩定,批評當局此舉是有系統、有紀律的掩蓋真相。蔣彥永的勇敢揭發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促使中國政府不得不公開疫情真相。

地圖學家裴秀逝世

西晉著名地圖學家裴秀(224-271年)於271年4月3日病逝。他提出「製圖六體」理論,涵蓋比例、方位、距離、地形、角度、曲直等原則,影響深遠直至明朝,並在世界地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文圖》在當時堪稱精密完善,流傳數百年。裴秀的貢獻使他被譽為中國古代地圖學的開拓者之一。

民族革命烈士鄒容獄中逝世

革命志士鄒容(1885-1905)於1905年4月3日在獄中病逝。他因1903年「蘇報案」被捕,入獄後兩年內遭受嚴重虐待而罹患重病,但他堅持拒絕治療,最終病死。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追贈其為大將軍,以表彰其革命精神。他的著作《革命軍》鼓舞了無數有志青年,對中國近代革命產生重要影響。

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成立

1946年4月3日,由蘇聯、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印度代表組成的「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在東京成立,目的在執行《波茨坦公告》。但因盟軍最高統帥權限較大,該委員會實際權力有限,淪為諮詢性機構。這反映了戰後初期國際政治格局的複雜性。

延安整風運動轉向審幹肅反

1943年4月3日,中共發布文件,延安整風運動正式轉入審幹肅反階段,名義上清理黨內潛伏的日本與國民黨特務,實則成為毛澤東清除異己的大規模政治運動。此舉對後續中國共產黨的權力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剛果(金)罕見大屠殺近千人遇難

2003年4月3日清晨,剛果(金)伊土裏地區發生一起大規模屠殺事件,造成966人死亡、49人重傷,震驚國際社會。屠殺者包括身著軍裝及便服的男女老少,襲擊行動殘酷且具計畫性。聯合國隨後介入調查,國際社會呼籲結束當地持續的暴力衝突。

史達林任蘇共書記長

1922年4月3日,在列寧的推薦下,史達林擔任俄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首任書記長,正式踏上權力頂端,成為蘇聯日後的掌權者。他的統治對20世紀世界歷史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隆美爾迅速佔領班加西

1940年4月3日,德國中將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迅速出擊,以靈活巧妙的迂迴戰術攻佔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並因出眾的戰術而獲稱「沙漠之狐」。他的成功行動為德軍在北非戰場贏得寶貴時間。

馬龍·白蘭度誕辰

1924年4月3日,美國著名影星馬龍·白蘭度出生。他憑藉電影《教父》、《在江邊》等經典作品多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成為影壇不朽傳奇。

美國文壇巨擘歐文誕辰

1783年4月3日,美國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出生於紐約。他的《紐約外史》、《見聞劄記》等作品奠定美國文學基礎,因而享有「美國文學之父」的美譽。歐文的文學成就至今仍為後世所推崇。

清明節
史達林
趙紫陽
相關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