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最大的戰役——陽夏戰爭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迅速行動,派遣陸軍大臣蔭昌率領北洋第一軍鎮壓革命,同時指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艦助攻。湖北軍政府僅用五天時間,組建四協,集結約兩萬人的民軍,與清軍在漢口和漢陽展開激烈對決,此戰被稱為陽夏戰爭。
戰役於1911年10月18日打響。起初,革命軍接連告捷,迅速佔領大智門火車站和劉家廟,形成以三道橋為界的南北對峙局勢。然而,10月26日起,清軍在陸海聯合攻勢下迫使民軍撤回市區,至11月1日漢口淪陷。革命軍退守漢陽,並由黎元洪邀黃興擔任戰時總司令。
黃興親赴漢陽指揮作戰,於11月16日發起反攻,但因傷亡慘重,次日被迫撤回防線。自11月22日起,雙方在三眼橋展開激烈爭奪戰,民軍傷亡慘重。最終,清軍於11月27日攻陷漢陽,至此陽夏戰爭結束。這場戰役象徵著辛亥革命中的重大挫折,但亦彰顯了民軍的英勇抵抗,為後續革命運動積累了經驗與士氣。
「茶花女」作者小仲馬去世
1895年11月27日,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於巴黎逝世,享年71歲。小仲馬是大仲馬的私生子,自幼生活在社會歧視中。由於他敢於揭示社會和道德問題,其作品被譽為寫實主義的經典。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茶花女》,這部小說不僅使他名揚世界,也成為了社會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
《新小說》創刊
1902年11月,在日本橫濱,由梁啟超、韓文舉、蔣智由、馬君武等人主辦的文學刊物《新小說》正式創刊,並迅速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刊物之一。梁啟超在創刊號上發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提出「欲新一國之民,必須改變小說」,強調小說在改良社會、塑造新道德、新宗教、新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小說是一個國家文化重建的核心工具,並且能夠塑造全新的社會觀念。
納依和約簽訂
1919年11月27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在巴黎簽訂了納依和約,該和約對德國的原同盟國保加利亞進行了懲罰性條款。保加利亞失去大片土地,其中包括南多布羅加區劃給羅馬尼亞,馬其頓一部分劃歸南斯拉夫,西色雷斯歸希臘。保加利亞還需向協約國支付4億多美元的賠款,並且規定其軍隊不得超過2萬人。這份和約的簽訂加劇了保加利亞的困境,對該國的未來影響深遠。
李小龍出生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Bruce Lee)在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誕生。父親是著名粵劇演員李海泉,母親李何金棠。李小龍後來成為全球武術界的傳奇人物,不僅在武術領域有所成就,還在電影界創下了無數輝煌的紀錄。他融合了東方哲學與西方武術,創立了截拳道,其精神和理念對全球影響深遠。李小龍的英勇和理念至今仍被世人推崇。
索爾仁尼琴不敢領諾貝爾獎
1970年11月27日,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因「個人原因」拒絕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委員會了解其真正原因——若接受該獎項,蘇聯將會終身禁止他回國。索爾仁尼琴的反斯大林主義作品《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和《第一圈》引發了蘇聯政府的強烈反應,這也使他在國際間贏得了聲譽。
埃及沙漠下發現巨大地下河谷
1981年11月27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通過遙感技術在埃及西南部沙漠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河谷。這一發現揭示了兩萬至五萬年前,這片如今的荒漠曾經是肥沃的土地,擁有巨大的河流連接埃及與蘇丹。該地下河谷的寬度達25至30公里,規模是尼羅河流域的25倍,這一發現對理解地區古環境和氣候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哥倫比亞一客機空中爆炸
1989年11月27日,哥倫比亞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27-100型客機在波哥大郊區空中爆炸,107名機上乘客全數喪命。事後,一個自稱為「可引渡者」的武裝組織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並指出空難是為了清除五名「告密者」,這些人曾向警方提供哥倫比亞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等人的隱匿地點。
阜新市發生特大火災
1994年11月27日,中國阜新市藝苑歌舞廳發生特大火災,造成233人死亡,19人受傷。事故的經濟損失超過280萬元人民幣。火災發生後,當地救援力量全力營救,儘管消防員迅速到場,但由於火勢過猛,仍未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這場災難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嚴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並引發了對公共場所消防安全檢查的關注。
歷史學家證明愛因斯坦清白無辜
1997年11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德國麥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歷史學家發表研究成果,證明愛因斯坦是廣義相對論的唯一創立者,結束了長達80年的學術爭議。這些新發現來自於此前未公開過的愛因斯坦和希爾伯特的手稿,揭示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的主導地位,結束了爭論並加強了他作為科學史上一大巨擘的地位。
七台河東風煤礦爆炸事故
2005年11月27日,中國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東風煤礦發生特大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69人遇難,2人失蹤。事故發生後,當局啟動了全力救援,並進行了深入調查。這次煤礦爆炸事故暴露了中國煤礦安全管理的巨大漏洞,也引發了社會對煤礦工人安全和工業安全的高度關注。
伊朗軍機在德黑蘭機場墜毀
2006年11月27日,一架伊朗軍方飛機在德黑蘭的麥拉貝德機場墜毀,造成機上38人全數喪命。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中,但這起悲劇再次提醒人們航空安全的重要性,並引發對伊朗軍事飛行安全的關注。
台灣百慕達巨浪吞貨輪
2007年11月27日,巴拿馬籍散裝貨輪「瑪莉納號」在台灣北部外海因米塔颱風掀起的巨浪沉沒,29名船員失踪。該貨輪在台北縣鼻頭角外海發生沉船事故,儘管救援隊伍即時出動,僅救起一名印尼籍船員長,其他船員生死未卜。這起海難再次凸顯了極端天氣對航運的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