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說:
以津真天(いつまで Itsumade)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繪師鳥山石燕所著的妖怪畫集《今昔畫圖續百鬼》中記載的一種神秘怪鳥。其名稱來源於《太平記》第十二卷中「廣有射怪鳥事」的記載,並以其詭異的鳴叫聲命名。
《太平記》中的記載
根據日本歷史書籍《太平記》的記載,建武元年(1334年)秋天,當時疫病肆虐,許多百姓因疾病死亡,城市籠罩在恐懼之中。就在這個時候,每當夜幕降臨,京都皇宮的紫宸殿上空便會出現一隻詭異的怪鳥,它發出悲鳴:「いつまでも、いつまでも」(意為「要到何時、要到何時?」),令人毛骨悚然,朝廷與百姓皆感到恐懼不安。
公卿們回想起當年源賴政曾射殺妖怪「鵺(ぬえ)」的事蹟,於是決定委託弓箭名手隱岐次郎左衛門廣有來對抗這隻怪鳥。
怪鳥的外貌
據說,這隻怪鳥擁有以下恐怖的特徵:
- 人面
- 鉤狀鳥喙,鋸齒般銳利
- 蛇形身軀
- 雙腳長有如劍般銳利的利爪
- 雙翼展開長達1丈6尺(約4.8公尺)
然而,《太平記》並未給予這隻怪鳥明確的名稱,而只是稱其為「怪鳥」。直到江戶時代,鳥山石燕在描繪《今昔畫圖續百鬼》時,才根據其叫聲「いつまでも(要到何時)」為其命名為「以津真天」。
後世的解釋與推測
進入昭和時代以後,學者與妖怪研究者對「以津真天」的存在進行了各種推測,並提出以下幾種可能的解釋:
1. 死者怨靈的化身
一些學者認為,這隻怪鳥可能是戰亂、饑荒與瘟疫所造成的大量死者怨靈所化,牠的鳴叫「要到何時?」其實是亡魂不甘沉寂,向世人控訴。
2. 屍體吸引的掠食鳥類
另一種說法認為,當時因為戰亂與瘟疫,許多屍體暴露於荒野,未能及時掩埋,導致許多食腐鳥類飛來啄食。而怪鳥「要到何時?」的鳴叫聲,可能是人們對這些鳥類的鳴叫誤解所致,象徵著「這些無人收埋的屍體究竟要放到何時?」
3. 以「鵺」或其他妖怪形象延伸而來
有學者指出,「以津真天」的形象與傳說中的妖怪「鵺」有些相似,可能是當時流傳的各種妖怪傳說互相影響,最終形成了這種恐怖的怪鳥形象。
總結
以津真天是一種源自日本中世紀文獻的神秘怪鳥,其誕生與當時的戰亂、瘟疫息息相關。它的存在,不僅體現了日本妖怪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反映了古人對於死亡與未知的恐懼。即便現代學者對其提出多種解釋,這隻夜晚於宮殿上空鳴叫的怪鳥,依然為日本妖怪傳說增添了一抹神秘與詭異的色彩。